常州市武进区礼嘉中心幼儿园
科学课程建设
当前位置:武进教育专题网站 > 常州市武进区礼嘉中心幼儿园 >专题列表 > 科学课程建设 > 教师论文

现代信息技术让幼儿主动建构科学知识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人:李冬英  发布时间:2012-03-02  浏览次数:

 

摘要: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现代信息技术在主题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尤其在幼儿科学教育过程中尤为突出。现代教育技术中的多媒体——投影、电视、录像、电脑等具有生动形象、感染力强、易于激发幼儿兴趣的优势,并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弥补幼儿直接经验的不足,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可以使得手段运用与目标培养达到更和谐、更高效,从而引发幼儿的求知欲,开启思维的闸门,让幼儿亲自去体验,去感受、去发现、去创造,去主动建构知识,从中让他们获得成功,获得全面发展。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 构建 科学知识
 
近年来,信息技术的运用在教育教学中越来越多地被人们认识、重视和运用,其效果也越来越明显。在我们幼儿园每个教室都配备了电视、电脑,教师通过学习也掌握了现代技术教育的基本知识,我们尝试着将信息技术运用到各科教学中。尤其在科学教育活动中,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可以使一些普通条件下无法实现或无法观察到的过程与现象生动而形象地显示出来,使幼儿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幼儿的注意和理解,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实施教育,对优化教育过程,改进教育成效,提高教育的有效性、互动性,帮助幼儿主动建构科学知识能起到很大的作用。
一、身临其境,激发幼儿探索兴趣
如何调动幼儿的兴趣,是一节课成败的关键。幼儿乐于在学中玩、玩中学,好奇好动是他们的心理特点,只有幼儿对感知的事物和现象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激发他们的积极性,促使其主动地探求知识。所以他们对采取电教媒体与其他媒体相结合的课堂教学最感兴趣,乐于接受。每当有投影、幻灯、录像上课时,幼儿总会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进入状态。兴趣是幼儿感知事物的内部动力,他们对感知的事物和现象产生浓厚兴趣,才能激发他们的积极性,促使其主动地探求知识,学习技能。幼儿思维直观、形象,所以在课件的设计中画面要生动形象、动态逼真、声音优美,符合幼儿的发展水平和认识规律,来提高幼儿对活动的兴趣和主动参与的能力。我在课件创作中不断探索,怎样使动物的动态逼真,画面生动形象。以前我一直用动物的移动来显示动态,现在我尝试用移动背景来显示动态。如在《蒲公英的旅行》的制作中,蒲公英飘啊飘,飘过了很多地方,我就把这些背景组合成一幅长长的画面,用移动背景来显示蒲公英的飘动。由于画面给他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幼儿在活动中注意力集中,兴趣提高了,思考问题时思维活跃,主动参与的能力提高了。又如在引导幼儿认识竹笋的活动中,由于环境限制,现实生活中无法给予幼儿亲自走入竹林、认识竹笋这样的条件。这时,在活动中,播放有关竹林春笋的录像,同样可以将幼儿引入幽幽绿绿的竹林“实景”中。幼儿看到一大片竹林里,冒出一支支嫩嫩的竹笋,幼儿迫切想了解、想探究竹笋到底是怎样的呢?随后,幼儿在自己动手摸摸、捏捏、看看、尝尝的过程中,了解了竹笋外形特征、用途,学到了剥竹笋的技能,在整个活动中幼儿都兴趣盎然。由此激发了幼儿对自然界的关注和热爱。
通过实践,使我认识到:要让幼儿积极主动参与活动,兴趣的培养很重要。有了对科学活动的兴趣,才会有主动参与的意识与行为,只有师生、人机——整个教学环境和谐、统一,才能充分发挥人机的交互作用,从根本意义上激发幼儿的兴趣,并积极、主动地投入活动,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二、直观观察,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
在科学教育活动中,要求幼儿观察的内容很多,但有些内容需要观察的时间很长,如“植物的生长”,受时间上的限制,幼儿的观察是随机的,构建的知识是零碎的、松散的,教师也只能组织幼儿随机地观察,不能在一次活动中真实、完整地展现植物的演变过程,这对幼儿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有很大的影响。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把这些知识点完整地串联起来。为了让幼儿切实感受到植物的生长变化,我们和幼儿一起亲自栽种种子,并把植物生长变化的过程用照相机拍摄下来。在引导幼儿自己照料、观察种子变化的基础上,再和幼儿一起讨论植物生长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以往,孩子虽然亲自参与了种植、观察种子生长的活动,但在讨论时,由于经过一段较长的时间后,幼儿对以前所观察到内容的已经模糊,有些已不能够清晰回忆。于是,我就把植物生长变化的照片制作成ppt,展示给幼儿看,帮助幼儿回忆自己种植植物每一时间段的情况,加深了幼儿的观察印象。通过活动使幼儿对植物的演变过程有了系统的了解,帮助他们建立了完整、正确的认知结构。又如《宝宝从哪里来》,幼儿对自己的出生充满了新奇,迫切想知道到底是怎么回事。但传统的教学只是一味的说教、讲解,教师难以用语言表达,幼儿听得更是一知半解,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得不到满足。通过软件的制作,从植物种子的发展变化引入课题,再将宝宝在妈妈肚子里的大环境设计好,然后两颗种子相遇——粗浅轮廓——五官——手脚——毛发——吮吸等一系列的胎儿形象,具体生动地展现在画面上,让幼儿通过自己的观察、理解来促进主动学习,主动去建构知识,使幼儿有具体的事物可以感知,不但容易理解,而且知识完整、印象深刻。
三、合理选材,帮助幼儿释疑解难
科技的发展,给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伸展空间,但并不是每个活动都适合用信息技术来教学,所以教学内容的选择、设计必须按照教学的需要,教学目的的需要,为解决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力求用信息技术发挥最大的效能。如在《可爱的小蝌蚪》这一活动中,小朋友在观察小蝌蚪的基础上,对它的外部特征和生活习性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但蝌蚪形态小,身体的特征用肉眼难以观察清楚,给幼儿的观察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为了突破这个难点,借助多媒体,我把小蝌蚪放大近五十倍,让幼儿清楚地观察到小蝌蚪的身上有嘴巴、眼睛,并知道圆圆的并不是蝌蚪的脑袋,而是它的头和身体,它们是连在一起的一个整体,其中眼睛前面是头,后面是身体。幼儿一个个睁大眼睛,看得那么认真、仔细,有效地解决和突破了教学中的难点,满足了幼儿的兴趣和求知欲。又如在大班科学活动“食物的旅行”中,用信息技术将食物从口腔到排出的整个消化过程及消化系统各个部位的名称,通过课件形象地展现在幼儿面前,使原本抽象的内容变得直观易懂。
    通过实践,使我认识到多媒体教育在应用范围上有一定的局限性,并不是每个科学活动都适合运用多媒体,我们必须选择其它媒体不能达到,而只有多媒体才能达到目标的题材,释疑解难,充分展露多媒体的优越性。
四、动手操作,实现知识的主动建构
在信息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素质教育成了当前教育改革的主题,素质教育中人格的完善,能力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在幼儿期,如果孩子的探索欲望和创新能力被得到充分地挖掘及培养,那么将使素质教育迈出可喜的一步,对幼儿来说,将是终生受益的。随着现代化教育技术的普及,信息教学已进入普通的课堂教学之中,多媒体辅助教学其本身的特点就给教学的设计带来了很大的能动性,教师可以根据其中不同的交互方式,设计一个个玄关,并设计好反馈,让幼儿自已去发现、探索。如“可爱的小蝌蚪”中,喂食这一环节里,我设计了一个移动交互,画面上一排蝌蚪,一排食物,幼儿可以根据已知的经验,一个个移上去喂,蝌蚪喜欢吃的可以停在那儿不返回,不喜欢吃的随便怎么喂也会退回原位。这样一来,幼儿通过自己的探索,知道蝌蚪喜欢吃什么,不喜欢吃什么,发现平常观察不到的糠、豆渣原来蝌蚪也喜欢吃,这一发现使他们欣喜若狂,因为这是通过他们的实践、摸索得出的结论。最后电脑博士的一番话引起了幼儿的思考:“哎呀,这个世界真奇妙,这么一个小小的卵,变变变,最后变成了一只小青蛙”,“在你的生活中,有没有发现奇妙的事情”,“让我们一起去发现自然、探索自然,寻找更加奇妙的东西。”这一番话出自电脑博士之口,充分调动了幼儿的好奇心,增强了幼儿探索的欲望,同时培养了幼儿的创新精神,因为探索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  
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确实给幼儿园教学带来了生机和活力,让教师摒弃旧的单向传输的教学方式,用赏心悦目、生动有趣、双向反馈与传输的教学方式,让幼儿亲自去体验,去感受、去发现、去创造,主动建构知识,从中获得成功,受到教育,从而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与教学质量。现代信息教育技术越来越促使原来的幼儿教育转变为“愉快教育”,激发幼儿的学习欲望,激活幼儿的创造思维,使幼儿能积极、快乐全身心地投入活动,主动建构知识,获得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