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武进区礼嘉中心幼儿园
科学课程建设
当前位置:武进教育专题网站 > 常州市武进区礼嘉中心幼儿园 >专题列表 > 科学课程建设 > 教师论文

教学中的有效交往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人:陆亚菊  发布时间:2012-12-16  浏览次数:

 

教学中的有效交往
 
——浅析幼儿园教学中的师幼
有效交往互动

                               常州市武进区礼嘉中心幼儿园   陆亚菊 邮编:213176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教育本身就表现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没有互动的教育是难以想象的,更谈不上是有效的。近些年来,随着幼儿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行为不断改善,尊重幼儿、热爱幼儿的观念在教育实践中有了一定的落实,积极的师生关系正在形成之中,不少教师也开始有意识地通过积极的互动提高教育的有效性。在实际工作中发现,特别是在幼儿园人数较多的班级中,进行师幼互动有相当的困难,原因是幼儿人数多,很难做到面向全体;师幼互动模式单一;幼儿互动中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师幼互动行为具有较强性情感特征因素影响等有关因素的刺激也大大降低了教育的效果。为此我对这一情况进行了关注,并尝试一些可以在幼儿园活动中积极建构有效的师幼互动的途径。
关键词:幼儿园教学;幼儿教师;幼儿;交往互动
 
幼儿园教学中的师幼有效交往互动主要指的是在幼儿园中教师与幼儿在认识、情感、意志及个性方面双方相互影响的过程。
师幼关系是师幼互动行为的前提,有什么样的师幼关系就有什么样的师幼互动行为。因此,只有建立和谐的师幼关系,才可能启动有效和谐的师幼互动行为。这就要求教师树立科学的儿童观。教师应把幼儿当作具有独立人格的人,爱护他们的自尊心,尊重他们的人格,才能建立和谐、平等、相互信赖的师幼关系,进而帮助幼儿建立安全感、归属感,促进他们与教师、与同伴正常交往。从而启动更多更有效和谐的师幼互动,更有效的实现保教目标。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教育本身就表现为教师和学生的互动,没有互动的教育是难以想象的,更谈不上是有效的。“师幼互动”这一课堂教学理念并不是新生事物,而是自古就有的。要使“师幼互动”这一理念真正内化到课堂教学方式中,我们必须明白不仅要教给幼儿知识还要教给幼儿获得知识的方法。教师在课堂上的角色就不能是单纯的给与者,而应该是获取方法的引导者。
心理环境作为一种潜意识的教育因素,对幼儿影响可以说十分的重要。古人云:“亲其师而信其道”,因而,让他们在平等、融洽、和谐的人际环境中获得教育和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应在尊重幼儿的基础上与其沟通,蹲下来,和他做朋友,让孩子愿意把心里话讲给老师听,当然教师还要善于发现幼儿的闪光点。幼儿在情感上是比较脆弱的,对成人的依赖思想十分的严重,教师的评价是他们自我意识形成的重要依据。  
我们班上有一个叫罗潇汉的小男孩,他十分的调皮,他有一次往金鱼缸了放了好多的小石子,结果金鱼没法游水,死了,我很生气,狠狠地批评了他,不许他参加游戏,可后来,从别的小朋友那里了解到,原来他是想给金鱼造一间房子!多么纯真的想法啊!可是却被我的武断所夭折。因此,在孩子做出出人意料的事后,我们更多的是应该去观察孩子,分析孩子,尝试着走进孩子的世界,尽可能避免消极、谴责性的评价,以免对孩子造成不良的影响。  
 在幼儿园教育中,言语的交流是师幼交往互动的主要途径。幼儿入园以后,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活动的场景、交际的对象都与在家不同。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孩子们无时无刻不在与他人进行着互动,由于幼儿所具有的身心各方面的特点,教师一般以言语交流为主,适时辅以非言语交流,会起到较好的互动效果。然而,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教师和幼儿所营造的言语场面往往是倾斜的、不对称的,教师在不断地教学中表示自己的思想,自己的言语,而孩子在教师的言语前却缄默了,失语了,也就是说,教师的某些言语限定的孩子的发展。因此教师在对幼儿提出教育要求时,应该多使用平等性的语言,如告诉他们能够做什么,怎样去做,而不是一味地指责他们不能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要打破教师言语的“霸权”,构建平等的师幼关系,学会倾听幼儿。教师要以平等、尊重以及温和的语气和孩子对话,使他们敢想、敢说、敢探索,保护孩子的个性发展。 
 另外,教师也可运用适当的体态语与幼儿产生互动。 
 幼儿园一日生活中,体态语的合理运用在师幼交往互动过程中的教育影响作用是不可低估的。幼儿年龄小,最容易受到教师言行的暗示。教师一个赞扬的手势、一个信任的眼神、一个鼓励的微笑、一个温柔的抚摸都能向孩子传递情感,如当幼儿说出一句完整的话,勇敢地做出第一个动作时,教师赞许的目光、鼓励的微笑、肯定的口吻等积极性评价都会使幼儿对自己的能力充满信心,从而更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去;而面对幼儿破坏纪律或不礼貌的行为时,教师目光中流露出某些严厉的神情,就能使犯了过错的幼儿感到惭愧,使其改正。  
《纲要》在“组织与实施”中明确提出:“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地观察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幼互动。”  
随着《纲要》的贯彻落实,教师的教育观念不断更新,教育行为不断改善,热爱幼儿,尊重幼儿的观念在教育实践中逐步得以落实,基本形成了良好的师幼关系,而且教师们已开始有意识地通过积极的交往互动提高教育的有效性。教师也不段在实践中懂得可教师不再是简单的管理者、指挥者或裁决者,更不是机械的灌输者和传授者,而是互动环境的创造者、交往机会的提供者、幼儿发展的支持者。这是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是老师却不象老师,因为少了老师的架子。这种关系,像朋友,可以分享彼此的感受和想法,又像妈妈,能给予孩子更多的关爱和照顾。教师要淡化自己的权威,真正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待孩子,以一颗童心去理解、读懂孩子的言语与行为。
  因此,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创设一个良好的师幼交往互动心理环境、改善教师行为,构建良好的师幼关系,促进教师与幼儿的积极交往互动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在这样新型的师幼交往互动关系促动下才能使幼儿得到更好的、更全面的发展。
二、当前幼儿园教学中师幼交往互动的现实问题
近些年来,随着幼儿园教育改革的不断改善深入,广大幼儿教师的教育观念不断更新,教育行为不断改善,尊重幼儿、热爱幼儿的观念在教育实践中有了一定的落实,积极的师生关系正在形成之中,不少教师也开始有意识地通过积极的互动提高教育的有效性。但同时,对师幼互动的深入研究也发现,目前在师幼互动的深入研究互动方面,特别是在互动过程中还存在不少问题。
在师幼互动中,教师与幼儿都是互动行为的主体,无论在互动行为的发起和行为的反馈方面都应具有主动权。但是,在现实的幼儿教育活动中,教师往往更多地处于主动者的地位,她们控制着互动行为的发起和互动过程,左右着幼儿的行为,而幼儿常常处于服从、依赖的被动地位,他们在互动中占有绝对的主导地位,而幼儿在互动中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如:有些老师在教学中对坚持不肯合作的幼儿会用“隔离”的方法或是不让幼儿参与某活动的方式来处罚他们。但是问题在于“隔离”的方法虽然可以改变幼儿的行为,却并没有教育幼儿任何新知识或良好的气质。其实只要幼儿具有正常的心智能力,实在不需要用这种方法来限制其心智活动。何况对一个六岁的幼儿来说,为了让其他的幼儿有一次玩的机会,而被放在特定的隔离椅上,不能照自己的意愿继续玩下去,应该是一件相当奇怪而困惑的事。
在集体教育活动中,教师作为教育者组织、控制着整个教育过程,掌握着师幼互动的主动权,幼儿被期待的应该是保持安静,听从教师的教育与指导,而不能不经教师的允许随意打断教师精心策划的教育进程,也不能任意发起与教师或与同伴的互动行为。幼儿的互动被严格地限制在一定的时间与范围内,而且主要是配合教师的教育内容与教育行为。幼儿在许多事情上,包括能不能再玩一次自己想玩的游戏,能不能离开自己的位置去取水,可不可以上厕所等,都得接受教师的指令,没有任何主动权与自主权。教师与幼儿之间进行彼此平等的交流与行为往来,相互问候、表达情感体验、共同游戏以及幼儿向教师主动发表见解等平行互动方式却很少体现。
 首先,体现于教师与幼儿互动的对象差异上。外向、活泼开朗、行为积极的幼儿受到教师的关注和反馈的机会较多,而比较内向、不爱表现的幼儿容易被教师忽视;教师对聪明、可爱、遵守班规、积极追随教师思路的孩子表现出亲近感,而对过度活跃、经常出现违纪行为的幼儿常表现出不满,且这些幼儿在师幼互动中处于被拒绝的状态。
 其次,体现于互动方式的差异上。对不同年龄特点的幼儿,教师会采取不同的互动方式。如教师对小班幼儿实施正向施动行为的频次明显多于大班幼儿,而教师对大班幼儿的负向施动行为频次要多于小班幼儿,也就是说,年龄小的幼儿更容易获得教师带有亲切、友好情感特征的互动举动,而对大班幼儿要求更高、控制更严。
  再次,互动内容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在以抚慰情绪为主题的师幼互动中,教师对小班幼儿发起的互动行为多于大班幼儿,而以让幼儿做事为主题的互动行为则少于大班幼儿。大班幼儿发起的以发表见解为主的互动行为多于小班幼儿,以寻求关注与安慰为主题的互动行为少于小班幼儿。
  此外,师幼互动还存在着空间差异。幼儿与教师空间距离的远近会影响他们的参与机会:与教师亲近的幼儿,往往与教师的距离较近,容易受到教师更多的关注,与教师互动的机会多;反之,则容易受冷落,参与互动的机会少。
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目前幼儿园的师幼互动以传递知识技能,维护规则为主,事务性互动多,情感交流少。师幼互动总体上是一种教师对幼儿实施高控制和高约束,幼儿对教师采取高服从和高依赖的非对称相倚性互动。这一互动状况既不利于幼儿尊重需要的满足,也不利于幼儿主动性与创造性的发展。在呼唤高素质人才的知识经济背景下,幼儿是发展的主体,是自我发展的主人,这一互动状况显然与时代精神相悖。提高师幼互动质量,让幼儿在与教师积极的相互作用过程中身心得到主动和谐的发展,是幼教改革中急需解决的紧迫课题。教育实践中,我园领导能高度重视幼儿主体性的发挥,积极改善师幼互动状况的即时性效果,体会到对相关因素的调控是优化师幼互动过程的有效途径。
教师高控制、高约束,幼儿高服从、高依赖的师幼互动现状,给幼儿营造的是一种处处布有坚固框限的心理与行为空间,不利于幼儿主体性的发挥。在师幼互动过程中教师给幼儿提供一个相对宽松而又充满安全感的环境,允许幼儿有按自己的意愿进行活动的自由与选择的权利,能使幼儿产生积极活动的欲望,是优化师幼互动过程的必备前提。例如:在《感受春天》的教育活动中,我们打破传统教育模式的束缚,带幼儿到大自然真实的课堂中去寻找春天,感受春天花、草、树木的变化,当幼儿来到户外草地上看到春天鲜艳的花朵、碧绿的小草、嫩绿的叶子时,与大自然亲近的情感油然而生,当老师允许幼儿自由观察、自由讨论、自主选择时,孩子们探索的积极性格外高涨,主动地与环境、与同伴、与教师相互作用,个体内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得到了有效的发挥。
瑞吉欧的教育者认为,对于儿童的正确理解是一切教育得以成功的最关键因素。教师在与幼儿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以一种开放的心态接纳幼儿,欣赏幼儿,努力地去读懂幼儿这本书,走进幼儿的内心世界,提高对幼儿行为的领悟能力,对自身行为的反省能力,对优化师幼互动过程,促进幼儿主动发展是极为有利的。例如:在《感受春天》的教育活动中,孩子们对春天的感受是各不相同的,有的说春天象一幅好看的画,有的说春天是一本彩色的书,有的说春天是一本会笑的书,有的说春天是一本会唱的书,不管幼儿用怎样的语言表达对春天的感受,首先,我们都应用一种平和的心态接纳它,研究它,再用一种幼儿能够理解的有利于促进幼儿发展的方式作用于幼儿,而不应仅用传统的对不对,好不好这一标准去衡量幼儿,框限幼儿,当你学会用一种开放的心态面对幼儿时,相信你一定能够发现一个充满童趣的美妙的童心世界,在了解幼儿的基础上,师幼互动质量大大提高。
()角色的转换是优化互动过程的关键
在新观念的指导下,教师已经不在只是传统意义中的“传道、授业、解惑也”的师者。而应该是“以专业的眼光赋予学习者和学习以价值的人”(霍钦斯语)。为此,在师幼互动过程中,教师应根椐幼儿的需要准确把握自己的角色地位,努力做好不同角色的转换,积极引导幼儿主动而有目的地发展。例如:在《感受春天》的教育活动中,教师既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又是活动过程的观察者、引导者、参与者。当带领幼儿一起感受春天时,教师是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当和幼儿一起观察春天时,教师则是幼儿活动的参与者、幼儿的平等伙伴,当幼儿想通过绘画、舞蹈等表现自己对春天的感受时教师及时地为幼儿提供帮助成为幼儿学习的支持者。根据幼儿的需要及时地转换角色,对师幼互动行为的开启、师幼互动行为的进行是极为有利的。
()适时的引导是优化互动过程的核心
教师作为幼儿发展进程中负有教书育人使命的特定伙伴,应积极引导、支持、鼓励幼儿在发展进程中一步一个台阶,由幼稚逐步走向成熟。在师幼互动过程中教师充分了解幼儿外显的以及内在的行为线索,明白幼儿行为的意义与理由,适时的引导幼儿,恰如其分的指导帮助幼儿,是优化师幼互动过程,切实提高师幼互动质量核心之所在。例如:在《感受春天》的教育活动中,当幼儿只想到用眼睛观察春天时,教师及时启发幼儿“你除了能用眼睛观察到春天外,还用什么办法也能感受到春天”时,幼儿的思路一下子开阔了许多,想到了各种各样的方法,用手摸、用鼻子闻、用耳朵听、用嘴巴尝,及时的帮助引导,为幼儿的学习提供“支架”行为,是提高师幼互动质量,促进幼儿在原有水平上得到发展的核心。
综上所述,优化师幼互动过程及恰当的教育策略,促进幼儿主动发展,需要教师在新的教育观、儿童观的引导下,充分考虑各种因素对师幼互动状况的影响,在观察幼儿、了解幼儿的基础上有的放矢地对幼儿进行指导,让我们用心关注师幼互动过程,抓住教育的契机,促进幼儿在原有基础上得到主动和谐的发展,不断地向理想化教育境界迈进。
【参考文献
[1] 叶子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建构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 [M]南京: 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2] 卢乐珍 教师指导用书 —— 幼儿园综合活动丛书 [M] 南京 : 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2009
[3] 刘晶波 师幼互动行为研究——我在幼儿园里看到了什么 [M] 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4] 唐思群,屠荣生 师生沟通的艺术 [M] 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5] 刘采 如何理解瑞吉欧教育中的儿童与教师 [J] 中国学前教育网,2007
[6] 叶子 试析当前师幼互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J]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7] 熊珍,卢明 幼儿园中有效的师幼互动策略 [J] 南昌市保育院,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