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武进区礼嘉中心幼儿园
科学课程建设
当前位置:武进教育专题网站 > 常州市武进区礼嘉中心幼儿园 >专题列表 > 科学课程建设 > 教师论文

如何创设幼儿园的科学活动区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人:施秋亚  发布时间:2017-03-13  浏览次数:

 如何创设幼儿园的科学活动区

                                                       常州市礼嘉中心幼儿园 施秋亚  

《纲要》明确指出:“应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一个幼儿都得到满足和成功”,“要注意根据幼儿的个体差异,研究有效的活动形式和方法,不强求一律”等要求,而传统教育观念指导下的集体教育的模式,已越来越不利于幼儿潜能的开发和个性特长的发挥,不利于幼儿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  

    区域活动正是顺应了时代的要求和儿童的发展需要,因而被重新得到了审视,但由于传统观念的束缚,致使在区域活动的开展中出现了“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材料按教师的意图投放,但不能引起孩子的兴趣;教师看见孩子在区域中没有按自己的思路去操作就急不可耐地去讲、去说明,把活动区当成自己“教”的舞台,把孩子操作的材料当成了自己讲的道具……而区域活动应该是提供给幼儿一个自我发现,自主学习及和同伴进行合作游戏的活动形式,它灵活多样,能开发幼儿潜能,满足每个幼儿的不同发展需要,是最受幼儿欢迎的活动之一,材料是幼儿活动场所和操作的物质对象,幼儿是否对科学区感兴趣,是否能够顺利地开展活动,很大程序上信赖于材料的提供和对区域活动的开展。为了使区域活动能有效地服务幼儿,为了充分发挥各种材料的教育功能,我们对科学区活动的创设进行了研究,针对这一活动谈谈一些看法:  

一、制定区域的目标。  

    目标是创设科学区域活动环境、选择活动内容、投放材料的依据,也是观察、指导、评价幼儿活动的依据。虽说自主、自由的区域活动不同于严谨的集体教育活动,但也应有目标,只有在目标的前提下,才能保证教师为每个幼儿提供适宜的环境刺激,让幼儿在区域活动中通过主动的摆弄、操作去发现知识,巩固已有的知识,并运用于实践中。   

    在设置科学区目标时,教师可根据本班幼儿兴趣、需要和发展水平,以及课程的需要拟订区域目标。要注意的是,科学区域目标相对于集体活动而言,应更宽泛些、更长远些。其次教师在实施过程中,要根据幼儿的操作情况和操作水平,及时、不断地加以调整,使活动设计,材料的投放更好地定位在幼儿“最近发展区”上。  

     在制定目标时应定位于培养幼儿喜欢科学的情感、态度以及幼儿学科学的方法、探索解决问题的能力上,为幼儿今后发展打好基础。  

二、科学区域活动材料的投放。  

皮亚杰提出“儿童的智慧源于操作”,儿童是在材料的操作、摆弄的过程中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的,因此可以说在科学区活动时,材料是幼儿的活动对象,那怎样投放适合幼儿操作的材料呢?  

(材料投放前先倾听孩子的声音,了解孩子的需要,是准备区域材料的前提条件。我们根据主题活动的延伸,根据孩子来自生活中的兴趣与需要,选择与之相关的材料。)  

1   材料的目的性和科学性。  

首先,从幼儿的认知水平上看,幼儿认识事物具有直观形象特点,认识事物多信赖于感知觉,而幼儿周围的物质世界中物体的形、色、声、味等为幼儿感知觉提供了丰富的材料,材料要体现所学概念的属性特征,能把幼儿所学的概念转化为直接操作材料的活动,使幼儿对概念属性获得的较为丰富感性经验。  

其次,区域活动中材料的投放是有的放矢,是与所要达成的教育目标紧密相关的,也就是说,是将目标隐性地体现于材料中的。教师在选择材料时要把握年龄段幼儿的基本特点,以班级幼儿的阶段培养目标为主要依据,并对本班幼儿当前的培养目标有清晰的理解和把握,并以此为依据,有针对性的投放对幼儿有促进作用的材料。如,“蜗牛吃什么”为配合完成目标,获得一些关于蜗牛的知识,帮助幼儿学习探索蜗牛吃什么的问题,我们在科学区投放了幼儿收集的许多蜗牛,并提供放大镜让幼儿仔细观察蜗牛的外形特征等,还提供百科全书、光碟丰富幼儿的知识,提供食物等让幼儿做实验,使幼儿不断积累感性经验,提高观察、思维、动手实验、发现、解决问题等能力。镜子的秘密”,在区域活动中,教师为幼儿在科学区投放许多的镜子和玩具,让幼儿用两面镜子捏成不同的角度照一下玩具,看看有什么发现。幼儿在照这些镜子时,不仅了解到两面镜子彼此成直角,玩具放在中间镜子中会出现3个玩具,如果两面镜子间的角度越小,出现的玩具就越多。通过这种操作活动,加强了幼儿在操作中的观察力和发现感知镜子反光玩具和折射的科学现象。  

2   材料的丰富性和层次性。  

   丰富性可以理解为可供幼儿选择的材料具有多样性。在活动中,教师要保证幼儿在多样的材料中去探索、去发现,因为在活动中提供数量充足的各种材料,可以给 幼儿提供较多的选择机会,并有效地减少幼儿“无所事事”及相互争执等现象。如认知类和探索类,体现在材料的数量要比较充足,能够满足幼儿自由选择的需要,能够让幼儿在操作中按自己的意愿添加和改变等。在提供材料中要考虑到幼儿本身的能力不同,使活动材料允易度上体现出层次性。在适合幼儿的发展水平基础上,按由浅入深、从易到难的要求,分解成若干个能与幼儿认知发展相吻合,可能的操作层次,使材料“细化”,并在幼儿活动时,给予他们必要的提示和引导,使幼儿在选择材料,进行操作摆弄时,能够按自己的能力,选择适宜自己的材料,用自己的方法,较快地进行探索,使不同层次的幼儿能够选择到适合于自己的材料及方法进行操作、探索,有效地促进每一个幼儿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   

如,探索“小球站起来”的活动,教师准备的材料是精心细化分解的。在幼儿操作之初,教师提供橡皮泥、沙子、瓶子、箩筐、积木和小球等,鼓励幼儿发现怎样使小球站起来。接着提供一张纸,让幼儿操作观察,引导幼儿发现用一张纸如何让小球站起来的方法。  

3   材料的趣味性和启发性。  

幼儿天生好奇,在材料提供上尊重和支持幼儿自发地对材料产兴趣,能使幼儿探索处于积极主动的状态,在活动中配以设计新颖、有趣的材料,容易引起幼儿的注意,会使幼儿在愉快的状态下进行探索、操作活动,促进幼儿记忆力、观察力、思维能力的发展,培养幼儿动手能力。实践中我们觉得有趣的材料能激发幼儿主动学习,主要是因为幼儿觉得材料好玩,他们能在操作中感受材料的动感变化,觉得有趣。所以投放材料要适合幼儿“玩中学”的特点,减少幼儿的压力,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人对周围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和疑惑,教师给幼儿提供的活动材料应不断引发幼儿思考“为什么”“怎么样”,如“蛋宝宝浮起来”怎么样让蛋宝宝浮起来,为什么要加盐而不加糖?这些能促进幼儿持续不断的探索,尝试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  

4   材料的安全性和操作性。  

教师在准备材料时还应注意材料的安全性和操作性,以保证幼儿的身心健康。有些材料幼儿不知道怎样玩,在幼儿操作前,我们要详细的给幼儿讲述操作的规则,提醒幼儿注意操作安全等。通过材料,使幼儿在做做玩玩中学到了一些粗浅的科学知识,懂得了一些简单的科学道理。  

三、建立愉悦的活动环境。  

活动时,教师应创设一个宽松愉悦的活动环境,提供幼儿操作、交流等经验、提出问题的机会并使之分享同伴的快乐。最后,在投放材料时,教师还要学会从幼儿谈论的话题,选择材料时的“抢手货”等细节中,发现幼儿正在关注的事物,发动幼儿收集相关的信息、材料充实到区域中,使科学活动区更富有教育的意义。